> 新闻 > 篮球新闻

释放正能量 让全运会实现价值回归:历史、挑战与未来展望

发布时间:2024-11-27 18:29:34 | 新闻来源:JRS直播

中新社记者 王祖民

8月31日,第十二届全运会在沉阳开幕。

1959年举办的第一届全运会,是体育界送给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礼物。此后20年,由于中国退出国际奥委会和几大国际体育组织,世界大赛数量锐减。全运会成为中国国内运动员最重要的赛事第十二届全运会 篮球冠军,也日益成为最受中国观众关注和欢迎的重大赛事。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市场密切相关的全运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近几届全运会前后,负面新闻被曝光的次数越来越多:唯“金”(金牌、金钱)只为拍照、假球黑哨、幕后交易、虚假年龄、退役名将被迫参加……奥运会不再是人们喜闻乐见、甚至兴奋的体育盛会。

本次赛事开幕前,对全运会的质疑达到顶峰——这项中国国内体坛级别、水平、规模最高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却陷入了赛事本身关注度不足、负面新闻不断的尴尬境地。成为焦点。就连全运会是否还有必要继续存在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这种“尴尬”的局面引起了中国体育界高层和本次比赛主办方的高度关注。追求“新”思维和“变”成为主办方宣传和外界好评的重点。在此前召开的全运会筹备工作专题会议上,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强调,要努力办好一届“创造新风尚”的全运会赛事。

在历届综合比赛中备受关注的开幕式,却成为了本次比赛的“试验场”:首次在白天举行,没有邀请明星,没有燃放烟花第十二届全运会 篮球冠军,主题曲也没有放。被“草根”们唱响……据介绍,这次活动一是为了省钱,二是让全运会真正回归体育、回归大众。

在赛事项目方面,本届全运会也有较大变化。

为扭转部分省市因大球运动投入高、金牌产量低而缺乏重视的局面,本届全运会针对足球、篮球、排球三大运动项目实施“政策倾斜”第一次。一名冠军将计为三枚金牌。 ,亚军2枚金牌,季军1枚金牌,并且有不同年龄段的比赛,如男足和女足两个年龄段的比赛。本次比赛共产生24枚金牌。

为消除“全运歪风”,本届运动会采取了多项措施:以“零容忍”的态度加大兴奋剂检测力度;严格审核运动员注册和年龄资格;制定裁判员选拔、培训、使用和监督管理的规定和办法;成立竞赛纪律和反兴奋剂检查组,对整个赛事进行监督...

很难预测这些新理念、新举措会给“老全运会”带来多少“新意”,但至少可以看出,中国体育高层和组织者已经在为恢复全运会价值而努力。全运会。

在全运会54年的历史中,有无数人从国内舞台走向世界,成为奥运冠军或著名的国际明星。而通过全运会了解并爱上体育的观众是无法用量化数据体现的——毫无疑问,全运会为中国体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金牌争夺一直是竞技体育的主旋律,也是“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精神的具体阐述。事实上,一块高质量的金牌对于普及这项运动乃至促进人们的全面健身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刘翔在男子110米栏的突破第十二届全运会 篮球冠军,让在中国遭受“寒潮”的田径运动重新走红;而这两年“池子”激增的背后,还有不少怀揣着培养未来孙杨梦想的家长。

诚然,堪称中国体坛“两代”标志性人物的刘翔和孙杨,都曾在世界大赛上登上过荣誉巅峰,但不可忽视的是,他们只是被人们所熟知。全运会的观众。对于更多没能获得世界冠军,甚至没能参加国际比赛的运动员来说,全运会是他们长期训练的寄托,是他们运动生涯的最高殿堂。

至于调动各省市发展体育的积极性、培养后备人才,全运会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正如曾任中国奥委会秘书长、北京奥组委高级顾问魏纪中先生所说:中国的全民体育体系是随着全运会而诞生的。如果全运会被取消或者性质发生改变,国家体制和中国体育竞技战略就会失去支撑。

如今,全运会饱受争议和非议,其根源似乎并不在于全运会本身,而在于运作理念和方式——如何定位全运会?如何追求金牌?您如何看待奖牌的质量?

1952年,毛泽东为新中国体育工作者题写了“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这句题词也成为全运会的初衷和目标。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全运会只有回到原来的轨道,释放更多的正能量,才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在中国体育从“金牌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过程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超过)

相关资讯

足球录像

NBA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