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8 12:38:37 | 新闻来源:JRS直播
晋江被誉为“篮球之乡”。 20世纪初,菲律宾华侨把先进的篮球技术带到了晋江。从此,篮球运动在晋江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留下了印记。一百多年的篮球文化不断滋养着这片土地,孕育了晋江人对篮球与生俱来的特殊感情。
华侨帮助群升团队引进先进技术
据记载,篮球运动于19世纪末首次传入天津,后来通过教堂和学校扩展到全国。篮球运动于1910年前后由大中城市的归国学生和华侨传入晋江。当时,北马、天马、培源是晋江最具影响力的球队。
经过20年的发展,晋江篮球开始有了比较扎实的组织,逐渐成熟发展,一度名噪厦门。
1946年8月,林祝光率领的菲律宾华侨篮球队回国访问。他们凭借新颖的技战术,以大比分横扫厦门各队。晋江队听说了,想去比赛,不料却被群升队以95:32击败,晋江队落败归来。
张良烈泉州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今年84岁,原晋江市少年体校男篮教练。他对当时的晋江篮球队还记忆犹新。 “当时我才十几岁,看这场比赛非常兴奋。受国际形势的影响,当时菲律宾群生队经常和美国大兵交流,所以群生队的很多球员都非常兴奋。”著名的,比如蔡文华、蔡文华、蔡连科等,而且团队成员很多都是晋江人。”
只有那些热爱战斗的人才能获胜。这是晋江人的特点。群升队的蔡文文和蔡连科决定留在晋江,为晋江篮球运动的发展贡献力量。群生队新颖的技战术对晋江队今后的学习和训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是晋江篮球队提高水平的转折点。
晋江队形成南派打法专业训练
前群升队队员蔡文文加盟晋江队后,用四年时间将在群升队学到的篮球竞技技巧和意识传授给每一位晋江队球员。经过专业训练,晋江男篮的年轻队员们还学会了假动作、篮下“断球”、交叉、重叠掩护等。
最终,晋江篮球逐渐形成了真假结合的灵活打法,形成了独特的打法体系。这种灵活准确的战术风格诞生于晋江,最终流传到南派中心上海。
1940年至1949年,篮球运动蓬勃发展,晋江人开始喜爱篮球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篮球活动更加普遍。在此期间,晋江队频繁出差,足迹遍布福建各地,并远征香港、汕头、台湾等地。
在这支队伍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黄柏龄。黄宝玲虽然不是晋江人,但他是在晋江长大的。他在开元寺安装了一个小篮球筐,每天早上练习投篮,并发展出了国际著名的“单手走走停停跳投”。
“黄宝玲发明了‘跳跃篮球’的先进技术,为中国乃至世界篮球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使世界篮球运动有了长足的进步。为此,上海体育学院也缅怀这位传奇人物,塑造雕塑。”时任晋江市体育科首任科长、现任晋江市农民体育协会秘书长的黄孔荣告诉记者,黄宝岭后来成为新中国第一任队长入选男篮并荣获“国家篮球运动员”称号。 。
体校成立晋江篮球二次腾飞
20世纪50、60年代,虽然篮球项目得到推广,但当时晋江的篮球设施并不完善。 “我上中学的时候,我们在学校打的篮球是橡胶内胆,牛皮外皮。”黄孔荣回忆,每次打球时,他都要用一根长约10厘米的气管在橡皮囊内充气,然后用牛筋绳扎紧,最后将充气管和牛筋绳塞回牛皮里。 。
黄孔荣说,虽然当时的篮球没有现在这么圆,球场上都是泥土,但打篮球是当时晋江学生最喜欢的运动。
“1963年,晋江成立了少年体校,当时体校只有篮球这项运动。”张良烈告诉记者,由于历史原因,当时晋江体校虽然聘请了很多高级教练,但当时晋江的体育运动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发展。
随后泉州中小学生篮球比赛,张良烈从省体工队回到家乡,为晋江篮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让晋江篮球实现了第二次腾飞。
时任晋江市少年体校男篮教练的张良烈,将自己在省体工队的全部经历带回了晋江。在正值巅峰的张良烈的悉心指导下,晋江市体校男篮连续20年保持福建第一。男篮在少年体校中处于领先地位。此外,晋江篮球队在张良烈的带领下,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农运会篮球比赛,取得“三连冠”。
“张良烈对晋江篮球发展最突出的贡献是,他为省体工队、高等院校、军队输送了大批人才。”黄孔荣介绍,其中有国家水球队队长王啸天、晋江奥运第一人李东英,以及国家篮球队龚松林、CBA著名教练朱世龙等男性体育人才。
晋江市青少年体校为国家、省运动队输送了大批体育人才,荣获“福建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重点学校”美誉。
无球不享受篮球是晋江人的生活
经过几代晋江篮球人的艰苦奋斗,篮球运动现已深深扎根于每一个晋江人的心中。用晋江当地资深篮球裁判史金钻的话来说,“篮球是晋江人的生命”。
晋江“敢为人先”的性格奠定了晋江篮球的发展基础:20世纪90年代,县级球迷协会主办了CBA联赛;某县级企业成立“福建迅兴篮球俱乐部”,并加入CBA联赛...
“现在晋江每天都有近百场大大小小的篮球比赛。”从1995年开始担任裁判的石金钻,见证了晋江篮球从草根走向成熟、职业化的道路。 “以前我忙几个月,现在忙了一整年。”石金钻告诉记者。
在遍地开花的晋江篮球中,英林镇东圃村可以说是晋江篮球氛围最浓厚的地方。不仅拥有可容纳近万人的篮球场,还举办了持续14年的“金榜杯”篮球比赛。这场“金榜杯”篮球赛单日吸引了超过万名观众观赛,不少球迷在场外大屏幕上观看。
“20世纪90年代中期,英林镇东圃村为了庆祝村里的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动员全村共同创办了‘金榜杯’篮球赛事。以篮球为载体,以赛事为桥梁,为中国民间篮球提供交流的平台。”东圃村篮球协会秘书长吴慧琪表示。
目前,晋江最具影响力的篮球赛事——由晋江市农业体育协会主办的晋江市基层乡村篮球赛已举办12届。黄孔荣介绍,基层乡村篮球比赛要求所有运动员必须来自晋江,因此本次比赛也是当地球员发挥的舞台。其中,池店、羊岱、来厝、林口常年位居前四。
近年来,利用备战重大赛事的契机,兴建了晋江全民健身中心、第二体育中心等大型场馆,对体育中心、学校等体育场馆也进行了改造升级。
晋江市体育局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晋江市3751个体育场馆中,室外体育场馆3360个,室内体育场馆391个。其中,篮球场馆(不含在建场馆)多达1313个。据悉,2020年,晋江将投资500万元,建设40个基层体育设施,其中包括篮球场。
草木茂盛,万物欣欣向荣。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晋江篮球独树一帜,这与百岁深厚底蕴密不可分。在这个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时代,晋江人始终保持着对篮球执着的偏爱,将“爱拼敢赢”的闽南精神与篮球融为一体。
大仁获国家体育一级奖牌 张良烈:执教晋江市少年体校男篮20年
在晋江篮球的发展史上,有一个人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张良烈。作为20世纪70年代晋江篮球的传奇人物,张良烈40岁时回到家乡,在晋江从事青少年篮球训练。张良烈在担任少年体校男篮教练的20年间泉州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为国家输送了一批批优秀人才。现任福建女篮主教练龚松林、CBA著名教练朱世龙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1937年出生的张良烈,在读小学时就第一次接触篮球。 “建国前,晋江举办了一场小学篮球比赛,我代表紫峰小学参加比赛,获得了第一名。”
由于基础好,张良烈进入晋江一中后成为校篮球队的队员。当时,他是晋江唯一一位被县队选中的中学生,并代表当时的晋江县篮球队参加了福建省运动会。当时,身高近1.80米的张良烈,凭借快速的突破和精准的投篮,迅速成为球队的主力前锋。
1958年,高中毕业的张良烈就被调入福建省体工队。从此,张良烈与篮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的篮球比赛大多在学校举行,社交活动相对较少。”张良烈说,小时候他总是在泥地球场上打球。直到后来,才有了水泥地板的球场。 “不过,水泥地面对于篮球比赛来说仍然非常重要。”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都很危险,球员很容易受伤。总而言之,当时的篮球环境非常差。”
1977年,篮球天才张良烈回到晋江,担任过多个职务,其中之一就是少年体校男篮教练。 “由于历史原因,当时国家篮球正处于低潮,晋江的青少年篮球长期没有发展起来,青少年队无法击败周边县的球队。”见状,张良烈率先从生源入手,“虽然当时篮球苗子不好,但政府对体育的重视,所以晋江的青少年篮球才慢慢发展起来。”
“我在培养青少年篮球时,着眼点是他们未来的发展。不像其他少年体校从小就为他们提供较强的力量训练,这不利于青少年的长远发展。”在张良烈的指导下,晋江青年篮球也以快、准、敏捷的球风闻名全省。
回忆起自己的学生,张良烈对朱世龙和龚松林依然记忆犹新。 “朱世龙1992年进入少年体校,那一年他才14岁,身高已经1.74米,我们当时预测他至少会长到1.90米。巩松林是中学来的,也是莱斯当时身高1.80米。”张良烈告诉记者,朱世龙的父亲是一名渔民,朱世龙来到青体校后训练非常刻苦。
张良烈的突出贡献也受到了上级的高度荣誉。张良烈被国家体委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工作者称号,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泉州第一位获得国家体育一级奖牌的人。
张良烈虽然已是耄耋老人,但说起往事时的激动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现在我一直关注篮球,前几天看了CBA的比赛,还有辽宁队和新疆队的最后一场比赛。”张良烈告诉记者,比赛进行到一半时,有球迷打电话来讨论谁能晋级。决赛。
(记者_林晓杰 文图)